实行“家委主导、学校配合、政府支持”管理模式,解决我区小学生托管难题

发布时间:2019-03-11

目前我区小学生放学时间在下午3点至4点,双职工家庭无法准时来接送孩子,因此孩子的课后托管需求普遍存在。虽然广州市政府在2014年出台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小学午休和课后托管服务财政补助办法(试行)》,拟在全市实行“政府补贴+免费托管”的课后托管服务体系,但由于受到政策制度、财政资金、师资力量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以上试行的校内免费托管基本无法实施。学生课后托管供求矛盾非常突出,课后托管成为近年来家长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其中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财政补贴偏低。对于第三方托管服务机构而言,政府给予的每生2元的补贴利润较低,请不到或难以请到高素质人员,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2、教师负担增加。目前学校教师编制普遍偏紧,教师工作负担已经偏重,开展校内托管无疑是延长教师工作时间,增加教师负担;

    3、校内托管需求不一。有的家长只需要”纯看管”模式,在教师的安全监管下,自主阅读或做作业;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利用这时间进行兴趣或特长的培训。需求不一导致了校内托管难度加大。

    4、校外托管隐患多。校内托管无法实施,由此滋生了大量的校外托管机构,而目前校外托管机构鱼龙混杂,证照不齐、缺乏资质、场地安全隐患大、食品安全没保障,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的放任状态;

    5、缺乏政策支持。例如国家教育部多次发文禁止课后托管收费,于是在校内开展兴趣或特长培训类的托管难以实施;学校与第三方服务机构之间安全责任的界定缺乏相关的指引;还有教师参与课后托管是否涉及兼职,是否可以领取报酬,这些都缺乏制度上的明确。

经过调查,有托管需求的家长,90%以上都希望孩子能在学校进行托管并愿意支出市场价的托管费。于是从本区以及各校的实际出发,实施“ 家委主导、学校配合、政府支持”的模式可解决当前小学生托管难题。

    1、家委主导。由学校家委组成“ 学生课后托管委员会” (尽量由参加托管的学生家长组成)组织实施学生托管的相关事宜:召集托管生家长会议,商讨收取相应的费用以补助政府每生2元的不足;商讨托管(内容)形式,继而决定引进第三方托管机构;制定相关的托管管理制度,实行托管生家长轮流值班制度等;

    2、学校配合。在整个家委主导的过程中,学校派专人全程参与指导、配合管理;学校提供场地等硬件设施资源以供学生托管使用;学校配合家委对引进的第三方托管机构进行监控和资质准入等;

    3、政府支持。政策层面需要政府的明确和突破。一是家委在得到所有参与托管生家长统一意愿的情况下收取相应的托管费用全部用于支付孩子的托管,是否合法?政策层面需给出指引和明晰;二是明确家长、学校、第三方服务机构之间的安全责任认定标准;三是明确教师参与本校学生的课后托管是否涉及兼职,能否领取报酬;四是强化托管活动场所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并落实严格的监管和应急预案措施。

    4、各校根据需求将校内托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开展成本核算、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

    5、在政策和财政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各校在托管时间内尽量开展些社团或校本课程活动,解决部分孩子的托管问题;

    6、学校积极引入志愿者,社会工作者,退休教师,热心公益人士参与课后托管工作;

    7、在本区部分重点学校或托管需求较大的学校先试行,待时机成熟、条件基本具备时可全区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