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绿色明珠 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关于加快推进大山乸保护利用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3-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区委三届四次全会报告中也提到“优良生态环境是南沙最宝贵的资源”、南沙要“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近年来,南沙区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重点打造蕉门河城市中心区,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利用蕉门河及大山南侧历史遗留废弃的大型采石坑,通过水系整治、美化水景观等生态综合治理,构建了滨水生态景观带,靓丽的生态城市客厅已初步显现。

如果借助大山作为南沙新区、自贸区核心景观资源的优势和黄阁镇建设森林小镇的契机,加快推进大山的保护利用,扩大城市客厅的外延,丰富城市客厅的内涵,打造“山··”融为一体的特色生态新城,将对实现生态保护与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大山乸保护利用的良好基础和优势

(一)大山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大山位处南沙中心城区,四周环绕约20座海拔150米小山峰,犹如众星拱月,众子拥母,大山因故得名,连同周边环山边缘区,其总面积达到9.46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越秀公园。北依黄阁镇、南连区政府及南沙主城区,登上大山主峰,整个南沙新城及珠江口尽览其中,它既是蕉门河中心周边面积最大的绿地,宛如一块绿色翡翠,镶嵌在蕉门中心城区,成为南沙城市生态、景观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广州进入南沙主城区,大山东边有市南路,西边有黄阁南路,中间进港大道更是穿山而过,故又是进出中心城区的绿色门户,打造好大山,与蕉门河一河两岸景区、市民广场连成一片,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健身的良好人居环境,更将成为南沙一张亮丽的生态文明名片。

(二)大山具有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一是生态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好。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大山的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负离子指标均达到二级标准,风景资源质量达到三级森林公园的标准。大山山上还拥有大片的水土保持林和果树林,山上有大小水库5处,高低错落分布在其中,已初步形成库塘湿地景观的雏形,可形成极具吸引力的湿地景观和自然风光。二是文化资源丰富。大山所在的黄阁镇,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麒麟舞、舞狮、舞龙源远流长,古宗祠、古民居、古街分布其中。大山区域内更有广州市南沙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16处,其中明末清初古遗址1处(大山烟墩)、古墓葬13处(宋代3处、元代2处、明代3处、清代5处)、清代石刻2处。

(三)推进大山保护利用具备良好条件。一是周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交通网络发达,京珠高速、东部快线、进港大道、黄阁大道、市南路等多条交通主干道环绕其中,地铁4号线(在大山周边就设有2个站点),多条区内公交线路就在附近,连接大山只是咫尺之遥;二是具有广东省“森林小镇”的政策契机。2017年,黄阁镇编制实施了“森林小镇”建设规划,并取得广东省林业厅授予的首批“广东省森林小镇”称号。“森林小镇”建设规划对大山森林公园建设作了全面规划,拟建设成为一个面积达398.42公顷,集森林体验、农业休闲、湿地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森林公园。

二、大山乸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尽管大山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地理位置优越,但目前尚未真正形成优化人居环境的资源因素,森林公园建设仅停留在规划之中。从蕉门河或者从政府大楼一眼望去,不难发现大山仍处于比较“原始”状态,树种单一,缺乏园林规划,与咫尺之遥的蕉门河城市客厅景观相比形成较大的反差,对标森林小镇要求相距甚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大山连登山路径也不完善,山南、山北不能连通,山下周边有乱搭乱建侵占林地现象,山上存在与环境不相匹配的搭建物,但却没有供人歇步休息的凉亭等公共设施。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大山林地虽为村集体林地,但林地权属分散,分别为大井、东里等5个行政村所有,这将会给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带来问题。

三、推进大山乸保护利用的建议措施

(一)建立政府主导的保护利用机制。建议区政府统筹将大山的保护利用列入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战略,结合森林小镇建设,将大山保护利用纳入主体功能区建设范围。首先是加大力度,把大山保护起来,防止新的侵占林地现象发生,同时组织人力摸查清楚大山历史违章情况。其次建议由区规划局牵头,会同区农林、水务、建设、文广新、财政等职能部门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完善大山森林公园建设发展规划,并制定实施方案,将林分改造、绿道建设、“专类园”建设、山塘水库湿地建设和文物保护等项目内容纳入其中。三是明确建设项目内容,落实责任分工,建议由黄阁镇为主体,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推进大山森林公园建设。四是建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如以建登山路径为突破口,打通连接市民广场、蕉门河中心区的健康休闲线路;以桃花林、樱花林、茶花园等“专类园”建设为切入点,逐步推进林相改造等。通过在区的层面统筹推进大山的保护利用,力争在35年内森林公园建设能初具规模,初见成效。

(二)建立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山森林公园建设涉及打通路网、林权理顺、文物保护、环境整治、防火通道、登山路径、望台、入口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林分改造等任务和工程,以黄阁镇的财力和目前的资金投入,不足以支撑其建成森林公园。建议区政府将大山森林公园建设作为区重点工程项目,纳入区的财政预算,安排专项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造林、生态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还可以通过社会捐资、吸引闲散资金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森林公园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森林公园建设。

(三)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在大山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建议文化部门和民政部门先行介入,对不可移动文物和古墓葬进行保护处理,防止因建设造成的破坏。农林部门应会同黄阁镇探索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理顺大山涉及的5条村集体林地的管理权,加强大山现状管理,做好周边村留用地开发规划,防止房地产建设封锁登山路径及影响山体环境。城管部门对大山山体与周边垃圾场、窝棚等临时建筑物进行清理整治。农林部门通过义务植树与工程造林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清理、替换桉树及对生态环境有害的树种,引入更多的花乔灌木树种,开辟生态景观小园,丰富大山林木资源,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多个部门和单位联动,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管理好南沙这片“城市绿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