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筑牢织密我区重大疫情防控网络,提高疾控中心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2-22

 关于筑牢织密我区重大疫情防控网络
提高疾控中心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建议
提案者:  芳、倪  俊、唐  静、高  立、张  珑、钟玉棉、董耀武、钟丽炜、蓝静舞

 

  从以往看,我区对大型医院建设较重视,疾病防控机构建设滞后,重治疗轻预防,关注个体疾病多,流行性疾病哨点监测预警较薄弱,使得临床医疗服务得到更多的重视和资源倾斜。医疗服务因素只是影响健康的一小部分原因,只有更加注重疾病预防,才能保证个体健康,必须系统、科学地守护群体健康,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
  今年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是对新冠病毒检测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疫情处置能力的严峻考验,暴露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短板和漏洞,凸显了基层疾控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卫生健康工作任务的重点就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因此,为确保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水平与国家对南沙的战略定位以及南沙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软硬件建设和人力资源方面处于全市最后位置的南沙区疾控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已经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南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状
  (一)南沙区疾病控制中心基本情况
  南沙区疾控中心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正科级。中心现有事业编制30名(在岗28名),雇员13人,市场化服务人员8人,合计51人。现有用房800平方米,实验室租用外单位场所,面积仅300平方米,共1100平方米。设置传染病防治科、健康教育与艾滋病防控fan科、慢性非传染病病防治科、公共卫生一科、公共卫生二科、质控科、检验科、办公室和总务科。
  区疾控中心作为保障区内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中坚力量,在这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区政协委员的多次呼吁和市政府与市政协的督办和积极推动下,目前区疾控中心新大楼建设终于完工,预计今年10月搬迁。
  (二)南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承担的职能
  (1)健康管理与健康监测。在健康中国战略下,承担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环境与职业健康、营养健康、老龄健康、妇幼健康、放射卫生和学校卫生等工作;利用健康大数据,开展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国民健康状况监测与评价,关注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等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开展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调查与危害风险评估。
  (2)应急处理。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和应对,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和应急处理以及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
  (3)技术支持。为国家、地方制定公共卫生法律法规、政策、规划、项目等提供技术支撑;承担疾控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及大数据应用服务技术支持;承担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导和爱国卫生运动技术支撑;承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技术支撑工作;承担新涉水产品、新消毒产品的技术评审工作。
  (4)技术规范制定。组织制定公共卫生技术方案和指南,承担公共卫生相关卫生标准综合管理工作;组织制定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处理相关技术规范。
  (5)医防结合。指导医疗机构院感管理、职业防护和医疗废物处理;建立、完善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与医疗机构互通互容;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6)在战略研究院统筹规划下,协助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公众健康管理等关键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参与高校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推广疾病预防控制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主要存在问题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区域公共卫生工作的核心力量,是区域健康促进工作的技术指导机构,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让疾控中心原本就人才队伍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检验检测设备不足等问题全部突显。
  (1)人员编制数不足,外包人员流动性较大,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央编办〔20142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常住人口的万分之1.75的比例核定人员编制,南沙区2019年常住人口79.6万(区发改局统计数据),按照1.75/万人我中心应配的编制数为138139个,而目前区疾控中心核定编制数只有30个。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保障区内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中坚力量,而这些都离不开中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公共卫生专业技术服务,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当大疫情发生时,处于现场一线开展处置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而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周期长,所有在岗人员均是接受了系列专业培训和长期实践积累的,人员的频繁更替,极不利于技术积累,导致部分工作质量达不到要求。另外,单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培养新人却留不住人,从而严重影响工作的连续性。
  (2)疾控中心硬件设施不完备,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
  目前我中心实验室面积仅有200平方米,按要求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应配备基本仪器设备66台,现实际只有44台,且部分检测设备老化或报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其核酸检测任务下沉到各区实验室完成,而受硬件设施制约,现有实验室根本不具备新冠核酸检测的条件,我区也是广州市唯一不能自主开展核酸检测的区县。所以加快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建设,确保其如期投入使用刻不容缓。

  二、疾控体系建设及改进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出席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开辟“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章,部署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强化基层卫生防疫等工作。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治疗协同体系,必须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机制,努力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针对本次新冠疫情,暴露出我区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诸如疾病防控机构不健全、实验室和设备配置不达标、人员编制全市最少等短板,要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全力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区委、区政府应深刻领会“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至上的观念,切实增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参公管理
  疾控机构最为核心的是开展传染病全面监测、风险评估及预警,提出防控指引。经历今年的新冠疫情后,显现出疾控中心的特殊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参公管理,改变疾控中心纯技术指导单位的定位,强化其管理职能,赋予其相应的行政权力,有效提升政府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二)调增人员编制,建设强有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化队伍。
  为有利于基层疾控人才队伍的稳定,同时有利于优化疾控队伍结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参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央编办〔20142号)标准要求,合理落实区疾控中心人员配备,建设强有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应按照常住人口的万分之1.75的比例核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编制。根据区发改局统计数据,南沙区2019年常住人口79.6万,按照1.75/万人标准,区疾控中心编制数调整至应配的138139个。
  (三)响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健全区内保障机制,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保障区内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中坚力量,是纯技术指导单位,疾控体系目前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顺利开展日常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数据如何把专业的防控建议转化成行政决策。要落实专业指导建议有赖于市场、工商、企业等管理部门以及街镇各机构的配合协助,才能彻底解决专业技术建议和行政决策脱节、延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时机等问题。因此,建议健全区内保障机制,提高疾控机构决策和管理地位,强化应急处置能力。
  ()加大对疾控中心的投入建设。
  一是改善机构基本条件,按规定足额配备人员,按照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新形势新要求,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提升检验检测水平。要按照统筹规划、层级分工的思路,构建资源联动、统一质控、信息共享的公共卫生实验检测网络,建设区域公共卫生实验室。三是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探索更灵活的疾控技术科研管理机制。
  (五)抓紧疾控中心大楼验收使用
  一是抓实区疾控中心大楼项目内涵建设,确保及时交付使用。二要积极推动区疾控中心新大楼实验室设备采购安装以及公共卫生综合信息化建设,确保新大楼投入使用后达到全市各区先进水平。三是抓紧落实区疾控中心大楼周边环境整治和出入道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