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188bet老虎机  > 重大决策

重大决策

广州市南沙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报告

来源:南沙区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日期:2010-03-26 09:26:00【浏览字号:

  南沙区一届人大

  七次会议文件(20)

  广州市南沙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我区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为契机,紧紧围绕“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下简称“三促进一保持”)的中心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较好地完成了区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在12项主要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税收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等9项指标已完成预期目标。

  附表1:南沙区2009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预期目标

实际数值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14

15.12

2

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

13

16.05

3

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

%

10

4.5

4

税收总额增长速度

%

8

14.3

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

15

8.8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

20

20.15

7

出口总额增长速度

%

5

11.89

8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长速度

%

3

12.3

9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

%

≥5

6(预计)

10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

%

≥70

76

11

人口自然增长率

≤6.4

4.59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

%

11

11.1

  2009年我区在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如下:

  (一)贯彻实施《规划纲要》工作开局良好,总体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我区紧紧把握《规划纲要》提出的“规划建设广州南沙新区”的历史机遇,相继成立实施《规划纲要》领导小组以及促进汽车、造船、核电装备等重点产业发展工作小组,全面启动了产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认真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工作,制定了创建“三促进一保持”示范性产业园区实施意见、区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等对策措施,推动全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增速探底回升。我区经济增速探底后迅速回升,全年实现了较快增长,总体呈现“V”字形反转。2009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5.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1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4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62个百分点,在全市各区县中名列第2位,比上半年提高了5位。工业生产逐月攀升。2009年全区工业总产值为1125.25亿元,同比增长16.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110.38亿元,同比增长16.07%。自2009年4月以来,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不断加速,增速从全年最低的0.18%迅速提升到16.07%,提高了接近16个百分点,回升势头喜人

  财税收入保持增长。广汽丰田汽车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动全区税收收入快速增长。2009年我区税收总额达133.71亿元,同比增长14.3%,剔除海关代征后的税收总额同比增长11.56%,顺利完成8%的增长目标。在税收收入增长的带动下,全区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9亿元,同比增长4.5%。

  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2009年,我区纳入广州市的重点项目主要分布在支柱产业、科技创新和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主要包括广汽丰田整车扩建项目、华润热电二期等项目。全年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76.35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29%。

  消费市场稳步提升。通过举办大型购物节和餐饮服务业促销活动,全年共吸引游客320万人次,同比增长1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多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8亿元,同比增长20.15%。商品房销售面积3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75%;销售合同金额18.65亿元,同比增长31.95%。

  实际利用外资快速增长。钢铁、汽车、能源等项目大量增资或入资带动我区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实际利用外资6.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比全市平均增速高9.6个百分点。

  附表5: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比较图(单位:%)

  (二)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临港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我区不断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造船、重型机械装备为龙头的临港装备制造业,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临港服务业,以科技创新服务、新能源、电子信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等三大产业体系。

  装备制造业发展再添新动力。随着新车型“汉兰达”下线和“凯美瑞”的增产,汽车产量突破20.96万台,汽车制造业全年完成产值563.94亿元,同比增长24.5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0.79%,带动全区工业产值增长了15.33个百分点;中船龙穴造船基地30万吨原油船和23万吨矿砂船相继出坞,船舶制造业完成产值45.05亿元,同比增长1.34倍;南沙核电装备产业园获省发改委批准立项,我国首台国产化百万千瓦级反应堆压力容器在东方重机顺利完工。2009年全区装备制造业共完成产值663.38亿元,同比增长26.96%。

  附表6: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速(单位:%)

  港口物流业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南沙保税港区正式封关运作,成为我省首个投入运作的保税港区;博禄、三井物产等多家知名物流企业已顺利进驻;海关总署批准南沙港区与广西贵港港之间开通定期班轮,为南沙港区开拓经济腹地提供了极大便利;中石油与我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我区建设华南地区最大的成品油库和重要的油品集散基地。全区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11亿吨,同比增长9.5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64万标箱,同比增长2.45%。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半导体照明、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及模组光源生产项目已落户南沙。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我区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8英寸芯片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2009年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44.94亿元,同比增长16.6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07%。

  此外,我省规模最大的供港澳水产基地暨两岸四地农业合作示范区已开工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成为省市两级示范区。市农科院整体搬迁工作进展顺利。“新垦莲藕”正式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成为我区首个获得保护的产品。2009年我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0.26亿元,同比增长4.52%。

  (三)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市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合作协议,在南沙共建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区政府与香港科技大学签订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被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已建成先进制造技术装备研究中心等9个研究中心;科创中心已有6个研发中心和实验室项目进驻;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挂牌运作,南沙资讯科技园已成为珠三角整合境内外创新资源成效最为显著的科技园区之一。中船龙穴造船公司、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设立的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得市级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重点引进培育了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南沙分中心、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工作站等科技服务机构。2009年全区共安排350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近50个科研项目,东方电气、西电集团、龙沙等一批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粤港澳更紧密合作取得新进展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引进珠江啤酒等26个新项目,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项目增至46个。总部经济招商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引入港澳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南沙被认定为广州市第8个“软件(动漫)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新增迅视科技、达力软件培训、IBM软件创新中心等19个服务外包项目。全球知名标准机构--美国安全检测认证公司落户南沙。

  推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取得新进展。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关于规划建设南沙新区的战略规划,组织编制了在南沙新区推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的框架思路,并由张广宁市长在香港召开的粤港联席会议上向港方作了重点推介。配合省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联合编制了《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要将南沙新区打造成为粤港综合合作示范区。

  (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工作顺利推进,科学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南沙体育馆主体工程已封顶,行政中心建设已基本完工,滨海沙滩泳场已建成,上下横档岛、蒲州炮台等文物保护工程加快推进,大角山英烈墓建设已基本完成。已完成村村通公路建设项目43个,改善近5万名村民的出行条件。完成全区公交线路重新规划调整工作。

  农村工作不断推进。稳步推进中心镇建设,重点推进万顷沙镇、横沥镇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农民的参保工作,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横沥镇大元村等4条村实施了股份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快南沙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区共有7条困难村脱贫,脱贫村比例达到28%,超额实现年初定下的脱贫目标。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95元,同比增长11.1%。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成效。区内已有9家省、市监管的重点耗能企业完成节能考核现场核查工作。互太纺织工业园被市经贸委认定为广州市第一个纺织清洁生产示范园。久泰等6家企业获得广州市清洁生产优秀企业称号。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稳步推进,2009年全区重点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

  (六)各项惠民措施逐步落实,群众福祉得到保障和提高

  我区继续深入实施“惠民36条”,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工作的投入。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方面,进一步提高农合参保标准,全区参合人数达113934人,实际参合率达99.95%,筹集资金2278.68万元,补偿支出2109.15万元,资金使用率达92.56%,覆盖我区城乡的三级医疗网络已基本形成;至2009年底,全区共有19678名村民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含农转居),其中18245名村民参加了农转居养老保险,8719人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完善南沙中心医院配套设施建设。文化教育方面,教师待遇大幅度提高,高考、中考成绩全面提升,并取得广东省单科状元的良好成绩;广州外国语学校正式建成开学;区图书馆被认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在全区58个行政村和15个外来人口密集地区全面建成农家书屋,新建一批文化广场和公共体育活动设施,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劳动就业方面,安置本地劳动力7369人,通过区内事权下放公益性岗位安置本地劳动力1965人,组织“双转移”劳动培训741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6%。

  总体来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2009年我区取得这些成绩非常的不容易,这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也要看到,南沙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回暖的基础还不牢固,保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亟待挖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固定资产投资首次出现负增长,经济发展的后劲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仍滞后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对汽车行业的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公共创新平台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仍未充分显现;农村集体经济的规模和水平仍比较低,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城市化的要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步伐有待加快。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安排意见

  2010年是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的关键一年。区委一届十一次全会全面部署了2010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我区要紧紧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南沙新区”目标,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着力发展低碳经济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着力推动与港澳地区更紧密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着力改善民生提升和谐社会建设水平,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发展活力,全力打造提升科学发展实力新引擎,建设宜业宜居现代化滨海生态新城。为此,建议2010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

  2.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

  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

  4.税收总额同比增长18%;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

  7.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

  8.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0%;

  9.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达到5%以上;

  10.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70%;

  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内;

  12.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

  ——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展望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将好于2009年,但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国家和省、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将生产总值的预期目标分别确定为增长8%、9%和10%。综合考虑我区的工业经济、投资形势、港口物流、农业生产等有关情况,及完成我区“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0亿元,年均增长30%”的目标任务,确定我区2010年生产总值增长15%(约465亿元)的目标。

  ——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安排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达到5%以上,既考虑了节能减排所面临的外部压力,也考虑到节能减排的潜力,同时也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五年下降20%的目标相衔接。

  ——关于改善民生福利。结合上级部门初步下达的有关目标和区委、区政府“惠民36条”及“补充措施13条”政策精神,我们将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的目标确定为70%以上。鉴于我区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措施成效逐步体现,考虑到全市已初步将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目标定为增长10%,确定我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的目标。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建议2010年我区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加快战略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谋划南沙新区发展方向

  以打造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提升科学发展实力新引擎和建设宜业宜居现代化滨海生态新城为总目标,抓紧制定南沙新区总体发展规划,根据南沙区位、港口、生态等优势条件,以全球化的视野科学确定南沙新区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抓紧推进产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着手启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南沙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城区建设提供指引。加强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具影响力的重大项目的策划和论证工作,为推动南沙的新一轮跨越式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二)积极推进产业调整优化升级,构建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各类专业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南沙打造成为亚洲枢纽型港口物流中心、华南地区重要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珠三角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今年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以保税港区为龙头,打造航运高端要素集聚区。研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船公司和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航运金融、保险、海事等机构在南沙集聚发展,打造华南地区重要的航运服务集聚区,积极探索在南沙设立粤港澳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加快推进保税港区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保税港区辐射带动作用;引进物流龙头企业在区内设立物流中心和贸易总部,加快推进塑料、油品、化工、粮食、冷冻品、家电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

  以总装经济为抓手,做大做强临港装备制造业。以促进汽车、修造船、核电装备、重型机械装备等产业龙头项目规模化、高端化发展为着力点,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化发展。重点推进广汽丰田混合动力汽车、东方电气核电装备三期、广钢JFE180万吨冷轧钢板、中船产能扩建等骨干项目建设。

  以技术、管理创新为主要手段,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为突破口,积极推广电子商务工程。实施名牌带动、以质取胜战略。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结构,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在食品、造纸、纺织等轻工产品制造领域打造若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知名企业。结合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改造(下称“三旧改造”),制定我区“退二进三”工作方案,有序引导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不符合产业规划的低端产业向区外转移,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海洋工程、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结合我区现有基础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期以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大功率LED芯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为重点,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以集成电路与物联网产业的培育和引进为重点,抢占信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在南沙形成若干辐射带动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配套完善的载体。今年要以“产业园区统筹规划、同步建设配套服务区和产业工人居住区”为原则,重点推进核电装备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保税港区、珠江工业园、横沥工业园、同兴工业园和新安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

  (三)加快完善以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重点推进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教育部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公共创新平台,以引进国内一流的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到南沙设立分支机构作为突破口,整合区域各类创新资源,积极吸引资金、人才、中介服务等高端要素向南沙集聚。

  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好生产力促进中心南沙分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支持企业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组建企业技术中心,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持;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自主创新优惠政策,加大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落实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政策。

  加强自主创新环境建设。优化整合财政资源,加大财政投入,研究设立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吸引风险投资机构,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租赁融资和创业投资,完善创新创业融资环境;大力发展技术评估、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构建技术转移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四)推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进一步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探索与港澳合作的新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致力打造大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珠三角深化CEPA合作的先行先试区。

  以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为抓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抢占发展先机。以《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申报和粤港合作第十四次工作会议、第三次粤港澳共同推进《规划纲要》联络协调会议的召开为契机,积极探索与港澳合作的新机制,在南沙新区推动粤港澳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充分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参照港澳城市规划和社会管理模式,建设一流的人居环境,吸引高端人才聚集创业,打造服务内地、连结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推动发展物联网等“智慧”产业,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华南重要物流基地,打造世界油轮旅游航线的母港,着力建设粤港澳综合合作示范区。

  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注重区域形象的整体营造和策划,强化招商选资考核、激励和部门协调,探索招商引资社会化、市场化,提高南沙在招商选资中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公共研发平台研究成果的招商工作,加速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健全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吸引境内外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龙头项目进入南沙发展,重点加强对中央直属国有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适度超前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统一土地报批和储备工作,提高招商项目落户的成功率。

  (五)积极构建绿色优质的生态环境,着力打造现代化滨海生态新城区

  重点推进蕉门河一河两岸中心城区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推动医疗、教育、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逐步把蕉门河两岸、进港大道两侧等区域打造成南沙标志性商圈,进一步提升南沙对区域产业和周边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南沙游艇俱乐部、邮轮码头、南沙影视城和人工湿地扩建工程等重点旅游景点的规划建设工作,通过举办水乡文化节、荔枝节等多种活动,重点发展滨海生态休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加快“低碳城”规划建设进度,以建设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覆盖率的新城为目标,全面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打造低碳、环保、宜居的现代化滨海生态新城区。建设绿色环保的生态型产业园区,通过“三旧改造”和“退二进三”推进西部工业区向科技创新服务转型。大力推广整车项目的废水“零排放”成功经验和纺织清洁生产方式,加快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青山绿地工作,加强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工程建设,争取在亚运会前基本建成以亚运休闲生态绿道为重点的南沙绿道网,打造广州南端绿色屏障和大珠三角地区绿色优质生活圈的示范区。

  (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着力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多样化供给形式,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及保障机制,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改革试验,通过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自主创新体制和对外开放体系等领域的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推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快村集体经济留用地开发利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提升区属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融资能力。积极推进电子政务,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创新企业筹建服务机制,提升项目筹建服务水平,确保各重点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建设。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至镇(街)工作模式,提高基层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着力加强城乡一体化工作,促进改善民生福利和社会和谐稳定

  以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镇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深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进一步合作,重点推进市农科院建设;继续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面向农村市场的物流配送中心,推动“农超对接”、产销对接,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性收入。要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形成城乡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共享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进“村村通”工程向自然村(社区)延伸,推进全区机耕路硬底化工作,加强外江堤围和排涝设施建设,全面推进36个村(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13条河涌综合整治工作,完成全区21000亩鱼塘标准化建设、珠江街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10000亩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要重点推进万顷沙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中心镇投资和居住环境;建立城镇化建设长效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将中心镇打造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要把加快城镇化发展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促进绿色增长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社会管理体系,研究促进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

  协调推进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大“惠民36条”落实力度,继续实施“南粤春暖行动”和积极创业就业政策,重点推进创业项目开发和公益性岗位安置本地劳动力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养老保险覆盖全体农村。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体系。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加快完善以南沙中心医院为龙头、以区中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等专科特色医院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完善广州外国语学校建设。继续推动规范化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整合我区教育资源。指导南沙中学申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评估工作,为我区提供更多的优质高中学位。安排专项资金提高区属中小学教职员的津贴补贴水平,逐步解决教师住房补贴。加快城乡文体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力争将区文化馆建成国家一级馆。继续推进基层文体广场、农家书屋及社区(村)综合文化室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覆盖。认真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争创广东省计划生育一类地区。

  (八)做好亚运会各项保障工作,提升南沙形象和影响力

  深入实施亚运城市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力争2010年6月底前建成南沙体育馆。重点推进亚运场馆周边整治、城区出入口和道路两侧“四位一体”的整治,提升城区整体环境。落实空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抓好重点行业的降氮脱硝工作,督促企业整治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做好机动车整治工作,保障亚运期间的空气质量。推进城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地方公路修缮工作,完善公交线路、农村交通路网,确保亚运期间交通畅顺。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表:

  南沙区2010年主要预期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

2010

预期目标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15

2

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

16

3

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

%

8

4

税收总额增长速度

%

18

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

10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

18

7

出口总额增长速度

%

5

8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长速度

%

10

9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

%

≥5

10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

%

≥70

11

人口自然增长率

≤6.4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

%

10

区一届人大七次会议秘书处

20103月印

  (共印650份)

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2016 © 版权归188bet注册 所有

传真:86-20-84986646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

ICP备案号:粤ICP备10041711号-3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网站标识码:44011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