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ns06042015000482 分类: 其他 ;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南沙区人社局 发文日期: 2015年07月23日
名  称: 南沙区人社局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文  号: 主 题 词: 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南沙区人社局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来源:南沙区人社局发布日期:2015年07月23日 17:19:15

  201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社局的有力指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区委二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实施三个引领,增创新区六个新优势,加快实施‘三个重大突破’,实现开发建设提效破局,推动国家战略新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工作目标,以民生幸福为主旨,认真落实民生实事,全力推动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取得扎实进展。

  一、201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着力促进全区就业稳定与经济发展。

  进一步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通过区、镇(街)联动,统筹事权下放,加强就业服务,多途径促进就业。截至12月份,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38人,实现就业49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78%,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全区新增公益性岗位1620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01%;组织各类就业招聘会42场,提供就业岗位2.7万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08%;开展各类就业培训班121期,培训劳动力1137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4%。

  一是实行惠民就业政策,让本地城乡劳动者同步共享开发建设成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贯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全面推进补贴政策扩大到本区户籍全体劳动者,促进本地劳动者稳定就业,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今年1月起我区率先在全市把全体户籍劳动者纳入就业补贴范围,并大幅提高社保补贴标准,截至12月份,全区已受理近100家企业、3000多名劳动者就业补贴申请。通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促进劳动者就业,增加家庭收入,让南沙人民同步共享新区开发成果。

  二是统筹公益性就业岗位,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兜底”机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公益性岗位申报管理工作机制,作为各用人单位申报财政预算条件,严格财政监督管理,对不按规定申报公益性岗位和不按比例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单位,不予核拨相关经费。各镇(街)充分发挥区内事权下放和本级财政资金作用,制定本级公益性岗位申报管理制度。截至12月份,全区新增公益性岗位1620个。

  三是就业招聘活动多样化,着力缓解企业用工难题。为缓解企业招工难题,一是摸清底数,开展第三次全区户籍劳动力入户普查,摸清全区23万名户籍劳动者就业培训情况;二是宣传引导,让企业认清人力资源市场现状,破解企业招工难困境;三是校企合作,举办我区首届技工院校专场招聘会暨校企推介会,搭建企业和学校交流平台。截至12月,全区共举办招聘会44场,到贵州、四川等地组织招聘会6场,提供就业岗位3.2万个。

  四是探索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新举措。一是试点调研,以黄阁镇小虎、沙仔两村为试点开展调研,形成调研专题报告,向区委、区政府提出下一步帮扶全区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建议。二是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为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做好岗位储备。三是送岗上门,为小虎、沙仔村就近举办专场招聘会。四是因岗送教,结合南沙新区服务业发展用工缺口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征地农民“订单式”培训。

  五是大力推进“一试三证”,培养高技能人才助新区发展。积极推进人才培养评价“一试三证”工作,完成“四立”工作(即成立四个组织机构——南沙区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广州南沙职业培训行业协会、南沙区职业培训学校、南沙区职业培训学校鉴定所)通过完善机构为引进国际认证体系做好准备。完成“三引”工作(即引进三个国际认证体系——引进港澳官方资格认证体系、引进美国认证协会认证体系、引进英国伦敦城市行业协会认证体系)。通过充分整合培训资源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分调动区内培训机构和技工院校参与职业培训工作,截至12月份,共培训11438名劳动者。

  (二)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便民化。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也是检验部门工作作风的重要指标。我局结合全区政务改革事权下放工作,积极改进各项社会保障服务事项,极大地方便群众办事。

  一是便民再出实招,社保业务下沉到村、服务到家。社保业务全面下沉后,为确保各镇街准确高效地办理各类社保业务,我局将社保业务按险种包干到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分别由相对应的业务骨干在政策和操作上给予各镇街指导,实行社保业务定期培训制,使业务学习常态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各镇街社保工作效率。截至12月,各镇街参加由我局组织的集中培训人数有317人次。今年1至12月,我区各镇街劳动保障中心共办理各类社保业务 86786笔,实现社保业务顺利下沉、无缝对接,在便民、惠民工作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按照《南沙区社保经办服务下沉村(居)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今年还试行将部分社保经办服务下沉到试点村(居),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办理社保业务。

  二是医保惠民有新举措,群众就医受益水平得到较大提高。2014年是市统一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的第一年,也是我区全面接收三镇新农合工作第一年。1至12月,我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28.13万人,参合率达到100%,共筹集参合资金12658.77万元。1至12月份,普通门诊补偿101.12万人次、住院补偿2.78万人次、门特、门慢等其他各类补偿2.91万人次,总补偿金额为12311.65万元,基金使用率为97.26%,参合人住院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达74.6%。建立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并纳入我区十件民生实事着力推进,该制度与新农合一并筹集资金,个人只需出资10元,在年度内个人自付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如累计超过15,000元以上部分,即由大病保险基金支付50%(最高支付限额为15万)。1至12月,共为群众实施大病保险补偿1554人次、合计566.44万元,从而进一步减少参合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提高我区参合群众医疗保障水平。

  (三)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效促进全区社会稳定。

  一是积极发挥联动机制,提升劳资纠纷调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共同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区域性和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今年1至12月份,全区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共777家,涉及劳动者99100人。100人以上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了100%。1至12月巡查企业2700户,立案查处用人单位58户,处罚8户,罚款共计12.37万元。全区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143宗,同比下降13%,涉及劳动者4255人,涉及金额3660.24万元。处理劳资突发事件105宗(其中30人以上群体突发事件46宗),同比下降17%,涉及劳动者5134人,涉及金额 3944.71万元。2014年,全区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达1048宗,其中立案受理928宗, 涉及劳动者928人,涉案标的3165.93万元;审结案件900宗,占立案总数的97% (市人社部门下达结案率指标为93%);在已审结案件中,以裁决方式结案585宗,占审结案件总数的65%,以调解方式结案315宗,占审结案件总数的35%。

  二是积极宣讲劳动用工法规和政策,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工作中,通过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和宣传栏等一系列措施多渠道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对劳动法律法规进行了积极宣传,增强企业与劳动者依法建立劳动关系的观念,引导劳动者合理维护权益,指导用人单位规范劳动用工管理。1-10月,共开设宣传栏10期,印发宣传资料30000余份,举办咨询会和培训班21场次,深入企业宣讲劳动法律法规153场次;参与培训企业2412户,培训企业管理人员2905人次。

  三是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根据上级要求,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定印发了《南沙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从2014年7月1日起至2017年6月30日,开展创建南沙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示范区活动。抓好以社区(镇街)、工业园、行业等为示范点的创建工作,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式,实现以“十个全面”为目标,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工作。目前,全区共有142家企业申报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选,参评率达到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60%以上。

  (四)坚持稳步推进人事工资福利改革,人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制度,推进其招聘、调动、考核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对全区人事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加强全区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建设,至10月底共完成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9批次,及时补充吸收急需人员空缺共273人(严格落实全区“强教优医”工作部署,为教育系统补充吸收38人,卫生系统补充吸收144人);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15人次 ,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全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竞聘上岗工作,优先选拔年青有为的干部,共完成审批岗位晋升263人次,其中晋升正科级管理岗位1人、副科级管理岗位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68人、中级专业技术岗位156人,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全面实施,盘活了事业单位的人才资源,营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整个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的成长。注重培训教育与引进并举,做好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着力加强全区事业单位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专题理论学习培训班4场次,开展继续教育周期验证739人;针对我区的专业技术人才,办理职称申报88人,办理异地人才引进139人(其中总量控制类22人),接收高校毕业生104人,不断提高地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干部人事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成了全区事业单位人事编制统计上报工作;规范人事档案的查阅、借阅工作,严格把好档案调动工作,共整理、规范事业单位个人档案274余份,做到接收规范,转递合格。

  二是继续推进完善高端人才服务工作。去年南沙高端人才卡正式启用,至今我局已累计发放高端人才卡156张。为保障持卡人能享受优质服务,我局进一步完善高端人才卡软件管理系统,进一步缩短了高端人才卡受理时间,同时敦促区内各服务单位在政务服务、医疗、教育、就业、交通、文化、健康休闲等方面为高端人才提供便利快捷服务。经统计,2014年各单位累计为高端人才提供服务1500人次,增强高端人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是开展外国专家服务管理工作。省级管理事项“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委托南沙实施,“中等以下教育机构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下放到我区后,在省市外国专家局的指导下,我局认真开展该项工作,确保了省级下放权限“接得好”。经统计,我局共办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69宗,外国专家证127宗。受理并协助省外国专家局审核批准广州市南沙优联教育培训中心、广州外国语学校的“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申请。

  四是积极做好工资福利和公医工作。按时做好区财政供养人员每月统发工资的数据接盘、审核及报送财政的工作。目前纳入统发的公务员在职2273人,退休337人;教育系统在职3797人,退休1003人;其他事业单位在职661人,退休83人。总计纳入统发的机关事业单位在职6731人,退休1423人。

  今年以来,共办理危重病人福利费的申请31份,对全区患危重病和慢性病、患病住院等符合条件的干部职工发放了危重病补助费、住院慰问金等福利费支出共计约58.19万元;办理亡故人员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申请共计36份;办理亡故人员遗属困难生活补助申请65份;加强公费医疗工作管理,按规定办理新证1061人,完成区属驻镇干部2014年1-10月医疗费用的审核和拨付,完成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全区干部公医零星报销费用的审核和拨付,理顺三镇教师及家属3588人的公费医疗待遇,完成了200家我区挂钩医院1-9月的公费医疗费用审核、拨付。为我区广大干部职工安心工作、健康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二、2015年工作初步设想

  201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揽,坚持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惠民生为总要求,全力推动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创新发展。2015年工作的初步设想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民生之本“就业促进工程”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健全企业招用本地劳动力长效激励机制和就业专项资金预算逐年递增机制,促人民群众同步共享新区开发建设成果。

  (二)加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政策贯彻落实力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从制度上、经费上保证社保扩面任务的顺利完成,积极促进我区群众同步共享开发建设成果。

  (三)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加大劳动法规的宣传力度,从源头入手,消除劳动争议的潜在因素。同时,加大劳动监察巡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力度,进一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作用,扩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覆盖面,力争完成创建和谐企业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60%目标。

  (四)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的制度建设。继续加强劳动人事仲裁机构和街道、企事业单位调解网络建设。健全完善我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体制,把基层平台作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重点进行各镇街、社区单位调解组织建设,努力构筑“第一道防线”,扩大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的覆盖面,形成完整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网络。

  (五)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制度。同时,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推进其招聘、调动、考核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完善雇员管理办法修订工作,抓好雇员管理、公平公开招聘工作,促进其工作积极性与队伍的稳定性。

  (六)做好南沙新区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特别示范区”政策出台后的各项配套工作。继续做好人才引进的申报工作,引导优秀人才落户我区。继续做好高端人才卡相关服务工作,做好高端人才认定工作,制作、发放高端人才卡,为高端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搞好高端人才卡的动态管理工作。继续做好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及外国专家证的办理工作。

  (七)优化工作流程,强化内部管理,制定核算的互相查对制度,进一步做到工资福利核算的准时、准确、依据充分,保障好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

  (八)继续加强公费医疗政策的宣传和各项公费医疗制度的落实,为区享受公医人员做好医疗保障和服务。


2016 © 版权归188bet注册 所有

传真:86-20-84986646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

ICP备案号:粤ICP备10041711号-3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0005号